近年来,每天免费入园参加晨练、晚练的人数达600人次以上,每年共有20多万人次免费入园,仅此一项每年免收门票近2000万元。
推进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。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。

稳步推进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工作。二是突出精准、科学、依法治污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。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,研究制定巩固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方案,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。
紧盯高风险领域,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力度。有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,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标准体系,推动补齐监管力量短板。据了解,在冰上场馆制冰方案的设计之初,原计划采用R507制冷剂,该制冷剂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,符合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,但其GWP值为3985,相对较高。
二是传统制冷系统,适合不需要常年制冰的场馆,如水立方、国家体育馆等。北京国家游泳中心、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均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场馆,并将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承办冰壶和冰球比赛。为响应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的理念,3个场馆在对设备供应商、设计工程师和服务提供商进行调研后,选择了R449A制冷剂。创新的背后,环保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制冷行业内专家说,采用R449A制冷剂,是在不影响系统性能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下,采取积极措施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的例证。经过一系列测试活动、测试赛,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场馆的优质冰面受到国内外各项目选手们的好评。

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专家曾说,国家速滑馆使用国际惯用的环保制冰技术就能达到冬奥比赛标准。科技冬奥进行时北京冬奥会冰上场馆采用节能型制冷系统、环保型制冷剂,积极推动了国际奥委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。其中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使用,率先为世界做出环保和可持续的示范,R449A制冷剂的选择,将使得北京冬奥会成为冬奥会历史上冰上场馆制冷剂GWP(全球变暖潜能)值最低的一届冬奥会。此外,这7座冰上场馆的冰面还具有环保、可持续性的特点,制冰方案从设计到执行,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始终。
国家速滑馆制冰技术方案由10多位院士、国内行业协会顶尖专家、建设代表进行反复论证,在与北京冬奥组委、国际奥委会制冰专家的讨论中,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被提出。近日,国际奥委会相关官员对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中的环保选择特别点赞。据宋家峰介绍,北京冬奥会之前,在全世界范围内,从未在大型冰上场馆中使用过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。二氧化碳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,可以提供70摄氏度热水用于生活热水和除湿再生等用途。
为使北京冬奥会的场馆更环保、更具可持续性,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专家的支持下,北京2022年冬奥会积极研究制冷剂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当前实用技术,与国内外制冷行业知名专家多次会商讨论,确认了两种制冷系统可以选择:一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,适合常年制冰的场馆,如国家速滑馆等。相比传统制冷方式,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冰能效提升30%,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。

二氧化碳制冷剂ODP(破坏臭氧层潜能)值为0,GWP值仅为1,而传统制冷剂的碳排放是等量二氧化碳制冷剂的3985倍。据了解,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、改建了7座冰上场馆,共9块冰面,均使用环保型制冷系统和制冷剂,其中5块冰面使用二氧化碳(R744)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,4块冰面使用了R449A制冷剂。
北京大学教授、国际天然工质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张信荣认为,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具有安全性高、能耗和运行成本低、环境友好等优点,且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,是冰上场馆能源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工质之一,可使场馆能源系统冷热一体化高效运行,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在传统制冷剂选择方面,当前国际相关组织,如美国空调制冷学会(AHRI),确定了现阶段R507所对应的替代制冷剂可为R449A,R449A的GWP值为1282,较比R507降低68%。但经过18个月摸索,中方团队把历届冬奥会速滑馆制冷系统资料翻了个遍,对世界所有制冷剂优劣特点逐一分析,最终拿出了更先进的制冰技术。参与国家速滑馆建设的工程师宋家峰说同时,北京冬奥组委构建低碳交通体系,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。巴赫表示,北京冬奥会正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,向世人展示面向未来、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。
建设低碳场馆,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,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,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,全面使用低碳能源,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%使用绿电。通过这些措施,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。
帕森斯表示,我们有理由相信,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促进了当地环境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必将通过让残奥运动员实现体育卓越,从而激励和振奋世界。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介绍,目前,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216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全部完成,原生树木原地安家,亚高山草甸完美回归,野生动物通道有效建立,赛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。
这是记者13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。北京冬奥组委当天发布了《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(简称报告),总结冬奥筹办中可持续工作的阶段性进展。
北京冬奥组委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之下,成功将国内外各方对可持续性议题的关注提高到新的层次。根据测算,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场馆预计使用绿电4亿千瓦时,可以减少燃烧标准煤12.8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。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称,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紧密结合,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改善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形成了一批可持续成果,包括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、打造生态赛区、严格实施低碳管理、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与惠及民生改善。绿电也就是绿色电力,指通过风力发电、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手段,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。
根据报告,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,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,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。在此基础上,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,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,中国石油、国家电网、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。
根据测算,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,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,北京、延庆、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,可以减少燃烧12.8万吨的标准煤,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。(北京冬奥会)北京冬奥会场馆全部使用绿电 预计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(记者 陈杭)通过严格实施低碳管理等措施,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。
报告还显示,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,北京冬奥组委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守护赛区的青山绿水,实现了山林场馆、生态冬奥的目标。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指出,冬奥会张家口赛区、延庆赛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,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。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分别发表祝贺视频,对报告的内容给予高度评价根据测算,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场馆预计使用绿电4亿千瓦时,可以减少燃烧标准煤12.8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。同时,北京冬奥组委构建低碳交通体系,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。北京冬奥组委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之下,成功将国内外各方对可持续性议题的关注提高到新的层次。
(北京冬奥会)北京冬奥会场馆全部使用绿电 预计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(记者 陈杭)通过严格实施低碳管理等措施,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。北京冬奥组委当天发布了《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(赛前)》(简称报告),总结冬奥筹办中可持续工作的阶段性进展。
巴赫表示,北京冬奥会正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,向世人展示面向未来、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。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指出,冬奥会张家口赛区、延庆赛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,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。
绿电也就是绿色电力,指通过风力发电、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手段,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分别发表祝贺视频,对报告的内容给予高度评价。 |